國內的GRC輕質構件主要以耐堿玻璃纖維做增強材,硫鋁酸鹽低堿度水泥為膠結材并摻入適宜集料構成基材,通過噴射、立模澆注、擠出、流漿等生產工藝而制成。前期主要應用在GRC復合外墻板、GRC網架面板、GRC輕質平板,隨著生產工藝的發展設備的改善,九十年代末開始出現GRC裝飾制品,近幾年才開始出現大量應用。本文從引起GRC輕質構件開裂的諸多因素進行分析,提出了GRC使用的幾點建議。
開裂原因分析
開裂的程度隨地區不同有很大差異。南方尤其是沿海地區氣候潮濕,全年絕大多數時間空氣相對濕度在90%左右,在這高溫潮濕的氣候環境下,GRC輕質構件的含水率始終居高不下,如果不采取特別的烘干措施,構件在自然狀態下的含水率無法小于標準規定的10%。因此,南方尤其是沿海地區更容易開裂。開裂通常發生在構件與構件以及構件與梁的接縫處。開裂的寬度與構件的干縮值、冷縮值以及構件的橫向長度等有關。絕大多數裂縫寬度在0.5mm以內。
目前GRC輕質構件開裂的解決途徑
改善構件的材性主要應達到兩個目標:一是降低構件的收縮值,其中包含干縮值和冷縮值,以減少構件的收縮變形;二是提高構件和接縫材料的彈性,增加拉伸變形值。通過這“一增一減”來盡量達到構件的收縮變形與拉伸變形的平衡。但目前GRC輕質構件的特性使拉伸值與收縮值平衡比較有困難。
在構件的安裝構造上作文章,目前的主攻方向普遍是放在構件接縫處理和按縫材料上。
在構件本身的質量合格的前提下,構件的接縫處始終是薄弱環節,裂縫最容易在這里產生。單純用“粘牢”的辦法來防止裂縫產生較困難,即使在構件的接縫處貼上玻纖布增強也很難解決。構件一定會收縮,靠硬拉難以拉住,結果往往構件開裂或是構件縫開裂,因為并沒有解決收縮變形與拉伸變形的平衡問題。更何況構件安裝時需上下、前后反復錯動才能對齊,難以做到砂漿飽滿,多數是安裝后再補塞砂漿,故不容易保證粘牢。
采用彈性砂漿增加拉伸變形值的方法,單就防止構件縫開裂而言,思路和方法都是正確的。但實踐起來卻有一個矛盾難以解決,即彈性砂漿的高彈性與構件飾面材料的低彈性之間的矛盾。構件飾面材料(如膩子)的拉伸率卻遠沒有彈性砂漿這么大,構件表面仍然會開裂。若為此而要求飾面材料也達到同樣高的拉促率,成本上不現實。
基于以上分析,目前要想做到GRC輕質構件不開裂,確實很困難。即使GRC輕質構件不開裂,單構件的飾面材料(如膩子)的變形率沒有GRC打,墻表面仍然開裂,這一點在普羅旺斯的外墻表現較明顯。有些開裂其實只是飾面材料的開裂。由于墻表面系淺色涂料的關系,因此一點開裂馬上表現出來。
從滿足使用功能和安全性兩方面考慮,GRC輕質構件的接縫處有0.5mm以內可以接受,既不影響安全,也不影響隔音,但影響外觀。給用戶產生的心理效應不好。如果能夠做到雖然構件里面有細小裂縫,但表面沒有,這個主意問題就解決了。因此,由原來花大力氣試圖阻止GRC構件不出現開裂,改為重點解決構件表面裂縫。
基于以上思路,我們可以采用一種防裂膠帶以防止構件表面開裂。由于開裂膠帶有很好的彈性,它的另一個特點是能自動跟蹤變形,當裂縫變小或者消失時,防裂膠帶自動回彈。